Many thanks to Hsiao-wen Lee for translating the following.
after one’s own heart
完全同意另一個人的意見;與另一個人有同樣的渴望
—Joe said his plans for Saturday are to sleep in and then watch TV in bed all day. Ahhhh. He’s a man after my own heart.
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陸續由多位稱為「士師」的治理者領導,但眾人卻希望求一個王。神選了掃羅作為以色列人的治理者,然而掃羅卻在沒多久後背離神,不遵守神的命令。先知撒母耳對這位王說:
你做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 [after his own heart] 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撒母耳記上 13:13,14)
神尋著的人即是大衛 (David)。多年以後,使徒保羅回顧猶太歷史時引用了神敘述大衛的話:
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 [after mine own heart] 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使徒行傳 13:22)
David and Goliath
形容競賽或戰爭時其中一方面對比自己強大許多的對手、實力懸殊的狀況
—The little boy is fighting a David and Goliath battle against the owners of the department store who say he can’t sell cookies in front of their building.
以色列人的敵人之一為非利士人。某次打仗時,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的軍隊彼此相對,一個名為歌利亞 (Goliath) 的非利士人戰士站出來罵陣,要求以色列人派出代表與他對戰。歌利亞身高超過三公尺,以色列人的士兵都畏懼他。但牧羊的猶太少年大衛深信神將助他擊敗歌利亞,他僅帶了投石的弦與五顆石子面對巨人歌利亞,說道:
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裏。我必殺你,斬你的頭……。(撒母耳記上 17:45,46)
大衛以投石的弦甩出一顆石子擊中歌利亞的額頭,歌利亞仆倒在地,大衛就用歌利亞自己的刀殺死歌利亞。此後大衛因勇氣與對神之堅信為人所知,之後也成為領導以色列的王。而對於歌利亞,眾人主要只記得他高大的身形,現在 Goliath 這個名字常用以指稱很大或很有力量的人事物,特別是相比於較弱小的對手時。
how the mighty are fallen; how the mighty have fallen
了不起的人或團體遭受失敗或蒙受恥辱
—Two years ago the 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were celebrating their reelection. Now they are in prison. How the mighty have fallen.
擔任以色列人之王的期間,掃羅持續與非利士人對戰,最終於一場戰役中重傷。掃羅不願被敵人找到,也不願死於敵人手中,所以他伏向自己的矛自我了結。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也於此役中喪命。大衛聽聞噩耗悲痛不已,並作了一首哀歌悼念掃羅與約拿單,歌的開頭如下:
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 [how are the mighty fallen]!(撒母耳記下 1:19)
put words in someone’s mouth
誤傳他人意見或說過的話;提議他人應該說哪些話
—I did not say that I agreed with him. Stop putting words in my mouth.
掃羅死後由大衛繼位。大衛固然是一位卓越的君主,但他的人生中亦有困境,部份由他自己的罪所造成,部份則是兒子的罪所造成。最先帶來問題的是長子暗嫩,暗嫩垂涎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瑪,且玷辱了她。兩年過後,他瑪的親哥哥押沙龍 (暗嫩同父異母的弟弟) 命令僕人殺死暗嫩以報復他,然後自己逃至他處。身為大衛王軍隊指揮官的約押希望王能允許押沙龍回來,於是擬定計畫,吩咐一個婦人假裝寡婦居喪向大衛王訴說:
「進去見王,對王如此如此說。」於是約押將當說的話教導了婦人 [put the words in her mouth]。(撒母耳記下 14:3)
婦人向大衛王訴說的故事如下:
我有兩個兒子,一日在田間爭鬥,沒有人解勸,這個就打死那個。現在全家的人都起來攻擊婢女,說:「你將那打死兄弟的交出來,我們好治死他,償他打死兄弟的命,滅絕那承受家業的。」這樣,他們要將我剩下的炭火滅盡,不與我丈夫留名留後在世上。 (撒母耳記下 14:6,7)
大衛聽畢表示會保護婦人僅存的兒子不受傷害,婦人則要求王也要對自己的兒子展現同等寬容,讓其子平安歸來。約押的計畫奏效,押沙龍回歸家鄉。
steal someone’s heart
獲得某人的愛
—All it took was a little meow, and the tiny kitten with the hurt leg stole my heart.
過了一段時日,押沙龍採取行動欲取代父親為王。凡以色列人有爭訟而來到耶路撒冷要求王下判斷時,押沙龍就在城門外迎接這些人,且允諾若他成為士師,必當秉公判斷。他贏得人民的喜愛,從大衛王手中奪走以色列。
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 [stole the hearts of the men of Israel]。 (撒母耳記下 15:5,6)
時機成熟時,押沙龍自己稱王,大衛則逃離耶路撒冷。押沙龍帶兵追趕大衛時死於約押手下,爾後大衛重回王座。
far be it from (me)
不想做某事;不應該做某事;不會去做某事
—Far be it from me to interfere, but I think you should quit your job.
大衛一回到首府,就有一個名為示巴的人反抗他,許多以色列人也跟隨示巴。亞比篩和約押率領大衛的軍隊到伯瑪迦的亞比拉追捕示巴,他們攻擊此城時有一個婦人向約押呼喊:
我們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為何要毀壞以色列中的大城,吞滅耶和華的產業呢?」
約押回答說:「我決不 [far be it from me] 吞滅毀壞,乃因以法蓮山地的一個人─比基利的兒子示巴─舉手攻擊大衛王,你們若將他一人交出來,我便離城而去。」(撒母耳記下 20:19-21)
婦人便將此話傳達給城中的人民,這些人殺死示巴,約押就回到耶路撒冷去。
現今 Far be it from me 一詞常用以挖苦,用來嘲弄他人信以為真的事物,如:“Far be it from me ever to be kind to my children! Honestly, why do you think I’m such a bad parent?”
from the mouths of babes; out of the mouths of babes
小孩有時能口出智慧雋語
—After hearing news about wars around the world, my little niece said that people should learn how to love each other. Sometimes the simplest truths come out of the mouths of babes.
大衛不僅是一位戰士和王,同時身為詩人的他在詩篇中滿注對寫作的熱愛。在詩篇 8 中,他寫道就連小孩子都能以話語彰顯神: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你將你的榮耀
彰顯於天。
你因敵人的緣故,
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 [out of the mouth of babes and nursing infants],建立了能力,
使仇敵和報仇的
閉口無言。(詩篇 8: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ot; tittle; iota
微量、少部份、小細節
—I don’t care a jot about your opinion. It doesn’t make one iota of difference to me.
耶穌的教導予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同時激怒了一些人。許多猶太領導者認為耶穌是神的敵人,因為耶穌的想法似乎與舊約律法衝突。但耶穌說他想教導的是律法的真正含意: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 [jot] 一畫 [tittle] 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馬太福音 5:17-20)
jot 一字源自 iota,後者是希臘文字母中最小的字母。希伯來文是舊約使用的語言,耶穌用 iota 一字指希伯來文中最小的字母。tittle 則是書寫時使用的一個小符號,它會加在某些希伯來文字母上以和其它相像的字母區別。耶穌用這些字表示雖然他帶來了「新約」,但是舊約仍是神的語言,就連律法中最小的部份也是。
很多人認為 to a T 源自一古老說法 “to a tittle”,兩者都是指「精確地、準確地、絲毫不差」。
turn the other cheek
他人對你不公時不要報復
—My mother always taught me that if someone calls me a bad name, I should just turn the other cheek and ignore him.
神在舊約中透過摩西告訴以色列人,如果兩個人彼此爭鬥而傷害了一名婦人,要受到以下懲罰:
以命償命,以眼還眼 [eye for eye],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埃及記 21:23-25)
此戒律的意思是,公正的懲罰應等同罪行之嚴重程度,不應過度懲罰。Eye for an eye 一詞即源自於此,在現代的意思為「罪行有多重,懲罰就要多重」。但耶穌在「山上寶訓」教導大家不應報復,反而應 “turn the other cheek”。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 [An eye for an eye],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whosoever shall smite thee on thy right cheek, turn to him the other also];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 ,你就同他走二里 [whosoever shall compel thee to go a mile, go with him twain];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馬太福音 5:38-42)
耶穌時代的以色列由羅馬人控制,所以猶太人必須屈服於凱撒和旗下之羅馬士兵。Compel thee to go a mile 意指羅馬士兵逼迫平民與其一同跋涉,且要揹負士兵的物品。耶穌的教導說,受士兵逼迫走一里路時,應同走二里,因此有了 go the extra mile 一詞,意思是「做超出必要或預期的事」,如:“He not only bought my meal, but he went the extra mile and paid for my taxi ride, too.”
the left hand doesn’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極度混淆的狀況,偽善,缺乏溝通
—How can the college president promise not to raise tuition while the governing board is talking about a new fee increase? The left hand doesn’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在「山上寶訓」中,耶穌常批評某些人的偽善。這些人看似敬愛神,但遵循律法卻只為沽名釣譽。耶穌說: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let not thy left hand know what thy right hand doeth],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 6:1-4)
耶穌說,幫助窮苦人們時不應引起眾人對自己的注意。如果一個人不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想當然也不應向他人宣揚自己的作為。
在現代英語中,這句話用以描述某個人或某個團體的計畫間或行為間有所牴觸;另外一種用法則是告誡他人將某事保密,如:“Don’t let the left hand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to kingdom come
進入下個世界、來世;完全被摧毀
—When the fire reached the fireworks factory, the buildings were blown to kingdom come.
till kingdom come
直到世界末日或時間的盡頭;永遠
—The line is so long, you’ll have to wait till kingdom come to get your tickets for the concert.
「主禱文」可能為聖經中最著名的禱詞,而 Kingdom come 就出現在這段禱詞中。耶穌於「山上寶訓」將這段禱詞教給門徒: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kingdom come];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
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
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馬太福音 6:9-13)
耶穌說,要等到他回來、世界被毀滅,以及他開始治理新天與新地之時,神的國度才會完全降臨。
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
不可能同時追尋兩個彼此相反的目標
—My friend wants to move to Hollywood to try to become a famous pop singer, but he also wants to keep his small-town values. I don’t think he can do both. 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
耶穌在教導關於財富與所有物時說道: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mammon]。(馬太福音 6:24)
Mammon 一字源於阿拉姆語的「財富」,阿拉姆語為耶穌時代猶太人常用的語言。現代 mammon 表示「使人貪腐之財富」。
remove the beam from one’s own eye
批評他人前先檢討自身
—Before the politicians tell us how we need to stop spending money we don’t have, they need to remove the beams from their own eyes.
耶穌告誡眾人不該沒先檢討自己的錯誤就去評斷他人,特別是在自身錯誤大如木板,而他人錯誤小如木片的時候。一個人需先處理自己的罪,才能幫助他人面對他們的罪: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 [cast out the beam out of thine own eye],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 7:3-5)
pearls before swine
把珍貴、精緻的東西給不懂得欣賞的人看
—It would be a waste of time to show your invention to the company’s board of directors. They’re so close-minded, it would be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耶穌告訴門徒不要將他的教導傳述給公然對門徒懷有敵意的人,或是無法傾聽的人。耶穌下的指示是: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馬太福音 7:6)
seek and ye shall find; seek and you will find
去追尋你想要的,你就會得到它
—I know you’ve looked for a new job for a long time, but I really believe that if you seek—without giving up—ye shall find.
耶穌教導: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 [seek, and ye shall find];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 7:7)
在現代,這句話表示一個人自身的努力可以讓他獲得他所追尋的,但耶穌當時指的是人要仰賴神對祈禱的回應: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all things whatsoever ye would that men should do to you, do ye even so to them],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 7:8-12)
馬太福音 7: 12 內有一條「黃金律」(Golden Rule),最為人所知的說法是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Golden rule 也可指「追尋成功時應遵循的最重要原則」,如:“I believe that the golden rule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Don’t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黃金律」的概念在納入新約前已出現在許多不同文化,且經常使用反面的說法 (即:不要做…)。例子之一為「論語」(西元前約 500 年):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黃金律」在早期稱為「黃金律法」(Golden Law) 和「黃金道德守則」(golden principle of morality)。由於它廣為人知,現在常省略為 “Do unto others”。
straight and narrow
合乎體統、道德上正直之行為
—When you move away from your parents, you need to choose good friends so that you’ll stay on the straight and narrow.
耶穌教導說,遵循神是最好的道路,但它不是最簡單的一條路: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 [strait is the gate, and narrow is the way],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 7:13,14 )
《英皇詹姆斯欽定本聖經》 (King James Bible) 中的 strait 一字與現代字 straight 不但拼法相異,意思也不同。Straight 指「不彎曲的」,strait 則指「狹窄、受限、嚴厲」。Strait 已不常用於現代英語,但仍可見於一些詞:strait jacket (將手臂緊緊束於身體兩側的衣服)、strait-laced (遵循嚴格道德標準或禮節)。
by their fruit ye shall know them; by their fruits you will know them
一個人真正的品格可由其行動看出來
—My grandmother always taught me that what a person doe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he says. Her favorite sayings wer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and “By their fruits ye shall know them.”
耶穌在「山上寶訓」中說道: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裏來,外面披著羊皮 [in sheep’s clothing],裏面卻是殘暴的狼 [wolves]。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by their fruits ye shall know them]。(馬太福音 7:15-20)
By their fruits ye shall know them 和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都指要去看一個人的真心。“The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也是伊索寓言其中一篇故事,講述一匹狼披著羊皮接近羊群進而吃掉羊群的故事。伊索活在西元前 620-560 年間,但伊索寓言的英文翻譯卻在 2000 年後才出現,時間上比耶穌的教導更晚翻譯為英文。
耶穌派追隨者先到他即將要去的村莊時,又再度談到了羊與狼。他提到進入神之國度的人有「莊稼」: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 [lambs among wolves]。(路加福音 10:2,3)
Lamb among wolves 現在用以敘述「無辜、天真的人遇到想佔他便宜或傷害他的人」。